引言

我是存在的

任何思考的起点必须承认认知边界的存在,在有限的个人生命,目光可见的人类认知领域内,是存在一个圆圈的,这个圆圈外的一切都属于不可知领域。这里的不可知领域并不一定不可感知,也可能有部分可感知的但因为无法验证短期内也基本属于不可知领域。

在这个不可知领域内部,其实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区域属于非常模糊的半可知区域。我认为就人类知识而言确定的部分只是这个可知领域中心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而到了每个个体人身上,确定的那部分基本上就是中心的一个点一般的存在。

这个点存在的最核心的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我是存在的,如是存在的。

言语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是围绕着描述存在而存在的,也只是因为存在才让沟通交流成为可能。我们设想两个不同的世界体系,每个世界体系内部都有着自己内部的运作规律和表达方式,让这样的两个世界能够进行沟通交流只是因为存在,否则两个世界体系之间的所谓言语沟通,要某是彼此无法理解的;要某的是双方被误解的,而不应归结于某一方理解过程上出了问题。只有言语作为描述存在的工具而存在,下一步才是言语的发送方围绕着存在的正确描述和言语的接收方围绕着存在去正确理解。

其中如果言语是在描述某种独立于沟通双方的外在,那么外在的存在真实性应该是确定无疑的,否则一切言语交流都是徒劳。所以评判对于外部存在的言语,就是这个言语在构筑一个模型的时候,能够极大的贴近外部存在,请注意贴近这个词,因为存在只是存在,言语只可能去尽可能的模拟存在,而不可能取代存在。

我们还可以用数学上的度量衡来描述这个过程,这种言语对于外部存在的描述,就好像是描述一个无理数,无理数是存在,但如果我们要用一,即我们理解的其他存在去描述无理数那个存在,那么只可能是一个无限逼近的过程。

类似的言语还可用于描述沟通双方某一方的内部世界存在,而评判描述作者内心世界的言语,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求描述者如实地反映自己内心构建出来的世界,对于那些故意捏造、装腔作势、欺骗或者愚昧不知己心的言语,其必然是毫无价值的。所以对于那些描述内在世界的言语,真诚是第一要义。

一切人类的作品本质上都属于作者的言语,所以其要某属于对于某种外部存在的描述,久而久之积累成学问即为自然科学;或者对于作者内在世界的描述,久而久之积累成学问即为美学。自然科学并不是高于美学的存在,实际上,比起某些劣质的自然科学作品,很多文学作品具有更高的真实存在性,因为它们如实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那个世界。

人身上具有神性

人身上具有某种神性,这种神性应该就来自宇宙本身,因为人归根结底是宇宙的一部分,而这种神性就是人和宇宙的某种律动一致的需求。用中国人更熟悉的词汇就是 天人合一 的精神需求。

目前的机器学习算法都需要给定一个标签,继而就算将来有更加高级的机器人智能算法,也需要给定机器人一个目的。这样的机器人和动物一样可以用某种目的或者效益就可以解释其行为,即使他们可以设计多种行为其仍然属于机器智能或者类似动物的存在。而人和这样的机器智能的区别在于人能创造——这种创造不是局限在数据层面或者行为层面的创造,这我相信将来几千年后的机器智能算法就能够模拟出来。人和机器智能最核心的区别就是人能够创造意义,若未来几万年或者更远未来,机器智能能够创造意义了,那么请让他们获得和人类一样的公民身份吧,因为他们和人的智能无区别的,换句话说,他们也具有神性了,也是宇宙上天大计划的一部分了。

正是因为人的智能能够创造意义,更具体来说,不是对于某个目的的追寻,因为目的本身就意味着意义,而是基于天人合一的内在精神需求,从宇宙自身发展角度出发,或者从某种美学角度出发等等,在这里还有更底层的是更加不为人们谈及的不自觉的大脑活动,所有这一切创造活动,从最小的理念模版,起源原型,变种原型等等再加工再创造再整合,这一切的内在精神需求——甚至是在那些看起来最乏善可陈的人身上也不例外——都因为人具有上面谈及的神性。

人的创造活动的任何要素都必然先起始于某一个现实中已经存在的原型,然后再修改和加工,解构和重组。这后续的工作,从最基本的起源原型到各种不同的变种有点类似于进化树,每一次变异创造活动在作者的世界观架构中都是为了让这个变种在作者的创造世界中更加的融洽。

上面谈及的现实已经存在的原型更确切的表述是基本的起源原型,因为就最基本的原型仍然是属于人的创造。并不比后面的变种创造多出某种现实性。用现实来评判和约束人的创造活动是不理解人的创造活动的伟大,因为他们所谓的现实除了转眼即逝的特性显得很特殊之外,要理解这种现实本身是要依靠在人的创造能力上的。

起源原型具有很多便利:更易于被别人接受,创造消耗精力较少基本上直接从外在世界和现有原型中抽取而成,因为外在世界本身是一个融洽的体系,所以起源原型一般内部各组件是融洽的。

对起源原型的再创造产生变种原型是一个很消耗精力的活动,因为其内部各组件要素很难达到融洽协调。但通过创造产生一个成功变种原型会是一件很伟大的事,这里我不避讳伟大这个词,因为创造正是人之为人的伟大之处。

天言、己言和人言

言语分为三种:天言,己言,人言。天言为尊,己言为重,人言为轻。

人言就是别人说的话,只是在讨论某种普遍的一般的现象,可以作为参考,但放在个人自己身上常常出错。非常遗憾的是我们日常接触的最多的就是人言,人言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从书籍到音频到视频到图画等等,只要是别人头脑中的世界观造物都可以称之为人言。也正是因为人言充斥世间,芸芸众生中愚蠢乏思之辈何其多哉。

己言相比人言更应该值得我们的重视,不仅是因为在某些涉及个人的问题上自己更了解自己的情况,而且还因为求人不如求己,真正的大智慧都是出自自己的内心,言语作为媒介说的再好有时也很难起作用。更不用讲他人的言语谬误频出,出于各种私心私欲的言语,更是误导他人害人不浅。

我需要再提醒大家一点,这世间那些出名的看起来很厉害的科学家或者教授们权威之流,他们对真正的人工智能——一个能力超过三岁小孩的人工智能,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出来。所以如果诸位年龄超过三岁,那么就内心的智慧而言,也已经远远高过那些科学家教授之流的言语中的智慧了。

因为个体人知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己言也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唯有天言,无所不知的上天的言语,是值得我们去努力聆听和遵从的。

关于如何探求天言,这首先第一步是更好地做好己言的聆听修行,只有在自己内心静谧之后,才可能继续下一步聆听天言。王阳明提出如果心没有被私欲阻隔,那么心中之理就是天理。这种表述是不完备的,就否定层面来说人内心的私欲或者说动物性是不能移除的,也因此人内心的声音也就是己言是不可避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就肯定层面来说因为人身上具有神性,人子内修己身,天人感应,细察万物。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人子是有可能聆听到天言的。

序言

天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

目前物理学上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也就是我们宇宙所有可见的物质和不可见的物质,包括时间和空间,在很久很久以前,都浓缩在一个点之上。这个点物理学上称之为奇点,因为在奇点里面现有熟知的物理学规律都已经失效了。

也就是物理学里面的宇宙起源止步于宇宙大爆炸,他们解释道在这个奇点之前所谓的时间也是不存在的,所以问奇点之前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而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世界的起源还要往前推,因为物理学所谈论的万物和万物活动的舞台时间和空间都属于有形世界,在有形世界之前,在万物还没有形成之前,还有一个东西是恒常存在在那里的,此即天道。

周易的乾卦对应的是天,也即天道。天道运行兮而资生万物,万物内部都有阴阳,阴阳之气运动变化而造成了万物的运动变化。

时间和空间和光

宇宙大爆炸最早期的阶段就是形成我们这个宇宙的时间和空间还有光,时间和空间是上演戏剧的大舞台,然后有了灯光我们才能看清这一切。我以为宇宙大爆炸第一阶段是那些跑的比光还快的粒子爆发出来,他们的运动变化形成了我们宇宙的目前时间和空间的基本形状。继而宇宙大爆炸第二阶段是光子的爆发跑出来。

物理粒子

这其中的过程目前物理学也解释不太清楚,这其中有两派说法:第一派认为随着宇宙时间和空间基本骨架的确定,随着宇宙的膨胀和冷却,宇宙的各处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细小粒子;还有一派认为目前我们宇宙的基本粒子都是来源于宇宙大爆炸的后续阶段。

我比较倾向于第一派的说法,奇点不是黑洞,想当然认为宇宙奇点只是一个超大型黑洞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我认为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夸克,胶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极微小物理粒子,可能都是在宇宙时间和空间早期膨胀冷却时期,时空结构不稳,慢慢在宇宙中各处形成的。

这一阶段后期,宇宙的形状已经大体类似于我们今天观测到的那些星云的形状,宇宙内部的物理学规律也基本上是我们今天熟知的那些物理学规律了。后面的发展演化在物理学上分歧就不是那么多了。

那些星云里面最大的粒子应该就是氢原子了,经过很长时间的运动汇聚,最后核聚变反应,形成了更重的元素。其中元素周期表铁后面的那些重元素还必须是超新星爆炸才能形成。

分子

宇宙发展历史中第一批行星不会有类似地球那样的重元素行星的,因为地球上的重元素都不是太阳制造的,太阳只是将这些重元素捕获到了。也就是太阳系至少是继第一批超新星爆炸之后才慢慢形成的。所以宇宙中出现的第一批星系其行星都是类似木星这样的气态行星,这样的行星形成地球上的生命形式是天方夜谭,但形成各种无机物分子和小结构的有机物分子则是可能的。至此宇宙中的化学也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了。

太阳系

太阳系在宇宙发展历史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我的推测是太阳系是第二代星系,而地球属于第二代行星。也就是我认为在地球之前宇宙的某些地方已经形成了类似地球这样的重元素核心行星,并可能已经进化出了第一代生命形式。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属于宇宙发展历史上的第二代,第二代生命形式基于第一代生命形式,有所不同,有所融合。关于这点我只能说完全是个人对于地球上生命形式在演化扩展中存在着一种进化加速现象的纯主观推断。

大约46亿年前,目前我们观察到的地球月亮和太阳系样貌就已经基本成型了。

生命之光

也许宇宙中会有其他和地球上的差异巨大的生命形式,不过就地球上目前观测来看,认为RNA或者DNA分子的出现标志着宇宙的生命之光出现这是没有问题的。

太阳系基本成型之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几率开始变小了,因为木星等行星正在为地球保驾护航。没有小行星撞击带来的巨大的热量,地球运行的轨道开始变得稳定,地球的表面也开始冷却,然后水蒸汽慢慢降了下来,然后就开始下雨了,下了几天几夜的雨啊!雨下着下着就有海洋了。

此时地球的水里面到底有了多大复杂程度的有机分子这是一个迷,因为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水很多都来自冰彗星,那些冰彗星有的携带甲烷,有的携带蛋白质,有的甚至携带DNA或者RNA都是可能的。这些有机分子可能来自第一代行星,在第一代行星之上,当然地球也类似可以发生这样的反应。我们把这类反应统称作“米勒-尤里反应”。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把,行星渐渐冷却,但仍然很热,火山喷发,雨水落下又形成水蒸气,行星上面形成一层厚厚的水蒸气大气层不断翻滚着。在这里面可能有雷电,甚至这么厚的水蒸气大气层还分成了好几层,上层紫外光照射,某些基本的氨基酸分子水滴落下,又进入下一层,该层里面水滴可能有某种无机矿物质可做酶介质等等。

最终地球慢慢冷却下来了,在最原始的早期海洋里面,这里面有哪些有机质,有机分子复杂程度几何,是不是经过上面的水层翻涌,已经形成了某种原始的线粒体,核糖体,甚至某种原始的细胞结构,这是个迷。正如前面所说,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信息可能很多都来源于宇宙的其他地方,所以就地球上的生物进化史来说,其起点究竟如何,是真的是完全白手起家,还是在多大程度上依靠了宇宙中其他地方的工作,这实在不得而知了。

生物进化

接下来就是生物学谈论的生物进化史。虽然生物学上很多东西似乎课本上写得清清楚楚,各个知识分门别类井然有序,好像确定无疑的,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植物到动物,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等等等等,但正如前面所说,其起点本身就扑朔迷离是一个迷,则其过程也是很难说是一个万世不易的真理。总的来说我仍然愿意将生物学定位为一门分门别类的学问,而不是那种类似于物理学的基于时间的逻辑推演学科。

人类

以前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会将大脑的进化,额脑的崛起等等都单独列出来来表明人类是多么的特殊,但现在我不会这么做了。当然人类是需要单独列出来作为一章的,所谓天地人以人为重。但人类就其内在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动物,这是没有疑问的。只是人类这种动物身上具有某种神性。

就本文而言我无意在描述人的某种动物行为上浓墨重彩地填上一笔,猩猩张三如何占领山头的,老虎李四今天怎样狩猎山羊的。我的关注点就在于人的神性上,关注于人基于自身神性对于世界的认知,对于世界的探索,对于世界的模拟构造和相关知识的积累等等。

我知道很多人在谈及人类历史的时候就如同他们盲信于某种生物进化历史方向一样,他们总试着给人类历史也安上某个方向,他们提出的在这些方向上的观点很多都是值得商榷的,如果人类历史真的有某个方向,我想一定也是基于人的神性。

数学的起源

一的出现

起初人见到苹果,因人身上具有神性,早期不自觉的头脑活动使得人心中有了苹果形象和概念,但因为早期人类生存环境恶劣,并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来发展出一二这样的纯数字概念。不过人们也已经认识到了事物的数量性质,比如基于比较关系有如下表述:

  • 一只手一样多的(5)
  • 人身上一样多的(20)

人类从上面的这样依靠具象事物之上的数量性质发展出纯粹的 数学概念一 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甚至某些原始部落直到近代也没有发展出数学上一的概念,而笼统地用类似一只手那样多来表达。我以为这种纯粹数学概念一的表达出现表面上看是一种言语的精细化,抽象化,但其背后的驱动力应该来源于早期各原始部落对于世界的不同表达体系的碰撞。这种过程有点类似于货币的产生,有的部落将三表达为三个土豆多的,有的部落将三表达为三个苹果多的,慢慢的人们新造一个词语三来实实在在地表达事物的这个三的性质——即纯粹地数学概念三。

早期人们已经形成了一些纯粹数学概念上的一,五之类的词,但它们还不是如同现代数字体系那样连续的,可能还缺少某几个词。

进位加法和数序

进位概念是和数学上的一的概念几乎同一时期形成的,比如我们说一堆是12个,那么我们表达25就是两堆一个。这是很自然的,早期人类日常生活是会接触到一些分战利品或者农作物给部落成员的工作,负责这部分工作的人应该慢慢的发展出了最简单的自然数序和加法概念。

比如说我面前有两堆糖果,一堆八个,一堆七个,我将一个糖果从右边的一堆移动到左边,这个移动过程糖果是不会消失的,于是8+7,加法的实质就是将两堆糖果合并为一堆糖果,更繁琐的细节如下所示: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7 6 5 4 3 2 1

在我们有了进位的概念,习惯于10个为一堆的时候,那么我们执行8+7会更方便的写成这样的形式:8+2+7-2,从而得到8+7等于一堆5个。

从数学上的概念一和进位到加法和数序,人类开始用更加抽象的词汇来描述和模拟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运行变化,其中一和进位是这个世界的状况,而加法和数序是这个世界的运动变化。我之所以用上面合并两堆糖果这个例子来引入加法,就是想强调这一点,数学上的一切概念和运算都是人类为了更好地模拟世界及其变化而创造出来的,其本质和其他人类的言语并无本质不同,不能说数学上的概念就具有某种神秘的抽象性,然后赋予其某种神秘的色彩。

减法负数和零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大概可以将减法类比一种将一堆糖果分成两堆糖果的操作。然后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减法并不能自然得到负数和零的概念,从数学的历史发展来看,负数和零都是印度书记员为了记账方便速写出来的。

比如说你这里有5 个本子,我借走了3 个本子,你还剩多少本子?最好的办法是告诉他如果有人借走了你的本子,那么你的本子就变少了,为了记忆方便,你写到-3。然后5+(-3) 就等于2。

除法和分数

除法是一种动作,比如将一块饼干分成两份,那么就是除以2的动作。同样类似上面的后面人们慢慢发展出来 1/3 这样的分数概念。在这里我需要强调的当分数这个概念出现之后,分数1/3就是分数这个概念,其就已经脱离除法概念而独立存在了。

在牛顿时代,人们算天算地普遍使用的也就是这个分数,而不是现代社会经常看到的0.3333这样的十进制小数概念表达。那么这个所谓的0.333…是怎么出来的呢?实际上这里涉及到单位的定义和测量问题。比如说一个长棒,我要测量它的长度。那个我首先必须建立起一个度量单位。也就是那个所谓的1。然后用这个度量单位去测那个长棒。然后说那个长棒有几个(自然数)那个度量单位长,但是呢大多数情况下那个长棒还剩下一点。然后呢我们把那个度量单位缩至1/10。也就是那个0.1。再去度量那个长棒。然后又得到一个数值。比如说那个长棒是1/3 长,那么第一次度量失败,第二次度量得到3,第三次度量得到33 等等。

这就是我们通用的十进制小数的来源。但是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度量单位是任意给定的,所以我完全可以用1/3 作为度量单位,然后得到那个长棒的长度为一个单位。也就是我们直接说那个长棒的长度就是1/3 长。

我们选用十进制小数法则仅仅是方便,好让人家比较大小。比如1/7 和2/9 彼此间的大小就不是那么明显。但我们应该明确这个概念:那就是分数就是如是存在的描述那个度量的分数。也正因为如此,因为分数这个概念出现的很早,人们也早就接受分数就是一个如是的存在了,所以后面数学家们又遇到了一类数,其并不能表达为分数形式,然后人们将这类数命名为无理数。无理数到底是不是一个存在,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数学家们争论不休。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无理数这个概念是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模拟世界的运动,如果是那么我们就应当认为这个概念是实在的。

人类的历史

上章讨论了数学的起源,也给后面的关于人类的历史的讨论奠定了基调,以往的历史长篇累牍地书写着什么君王什么时候打了什么仗,但是这些和猴子大王张三占领了某座山头而带领一波猴子和另外一群猴子打了一架有区别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没有前面我们所讨论的人自身具有的神性和由自身神性出发从而推动的历史,那么人类不过是另外一群大猩猩罢了,这些大猩猩的群架真的值得在历史书上书写一笔吗。

正如在讨论物种起源我采取了一种审慎的态度,我对目前关于人类的起源历史中将人类如此的独特归结于某种独特的生理结构——主要是指大脑的某个部位的特别发育——而带来的影响,我也是持怀疑态度的。前面我讨论了人类的这种独特性,也就是人身上具有的神性,有关于人身上神性的起源,那些生物学家或者人类学家的所谓额脑独特发育说我是觉得不值一哂的。我没有那种认为胜者为王一切都是好的政治讨好癖好,也没有那种结果导向的自认为能解释一切的学者自大情怀,我宁愿将人身上的神性归因于上天,而不愿随口胡诌一些自己都不怎么相信的东西。

除了额脑的独特发育说,有的试图将人类的这种独特性归因于火的使用,石器的使用或者更泛泛的概念 工具 的使用,再一次,这仍然只是结果导向的论调,我宁愿说是人身上具有神性,然后人发挥了自身的这种神性,对周围的世界持续认知,对周围的世界持续探索,模拟和相关知识的积累,才造成了人这个物种能够使用火,学会制造和使用石器等等。实际上尼安德特人也好,直立人也好,智人也好,去深究他们基因的纯粹性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人身上的神性,这些都不过是不同种类的大猩猩罢了。而如果他们身上也具有现代人身上的神性,哪怕他们基因上与现代人完全没有关系,他们也应该被定义为人。即使是最近来,也有很多人种被屠杀灭绝,他们被屠杀灭绝了,胜利者还要唾弃他们剥夺他们称之为人的权利?人之为人,不在于脖子上是否被驾着刀,而在于他身上是否具有神性,具有感知世界认知世界的能力,具有天人合一的精神需求,如此,则可称之为人,如此,足矣。

数学,文字,语言等等同样也只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工具,有的人会试图将人的独特性归因于这些,这仍然是结果为导向的自大学者试图解释一切的论调。

读者读到这里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从这个视角来看人类的历史,似乎太过于平坦,除了那个神秘的人身上的神性的起源问题外,后面的一切都不过随着时间慢慢的积累,演变,并没有什么戏剧性的变化,并没有那种关键性决定性的时刻。如果是的,那么历史学立马蜕变成如下数学的历史,物理学的历史,化学的历史,社会学的历史,政治学的历史,经济学的历史,而并不存在那个所谓的人类的历史,在那个人类的历史书籍上,存在某个事件,某个特殊的光辉的时刻,突然之间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使得现代人之为现代人。是的,不存在那么一个事件,即使是所谓文艺复兴,亦是宣传出来的影响大于其实际影响。

但具体到各个学科的历史,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一些特殊的人物,事件的。比如数学的历史上一的概念发明出来,物理学的历史上牛顿力学建立,化学历史上元素周期表确定,社会学中官僚制度出现,政治学中民主概念出现,经济学中货币的出现等等。

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研究目的,与人类一般福祉相关的是社会学,所以能够最大推进人类一般福祉的是社会学,我经常会听到一种观念,那就是吹嘘科学进步或者科技革命能够推动人类一般福祉,可是事实已经很清楚地显示了,科学进步或科技革命,这个社会绝大多数人都不会从中获利,不能因此而改变他们悲惨的命运。作为一个编外人员,我很不情愿地承认,但这是事实,那就是官僚建制的确定竟然是最有利于社会一般福祉的。其实我是一个建制的不喜好的,内心政治观念颇有点无政府主义色彩,但在这里写字,是求得天人合一,而不是指鹿为马,即使让我内心不悦,我也要如此说道如此写出。

上一段的讨论揭示了一个非常直观非常简单的道理,但竟然被那么多人选择性忽视,这实在令人奇怪。经济学的问题需要从经济学的出发,社会学的问题需要从社会学出发等等。为何总有那么多人指望物理上的发明创造能够解决经济学的问题,经济学的突出发现能够解决社会学的问题等等,想想实在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