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
最近更新于:
分类: posts

20230519

孔子,其人生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求学,教书,著书上,从政只占其人生中的小部分。评判一个人当看其人生的主要部分,孔子的主要部分就是他在求学教书著书上所做的努力,这些努力使得千年之后仍然不愧为老师这个职业的开门宗师,就如同希波克拉底之于医生,孔子的有教无类等等教育理念,千年之后仍将是世人推崇的先进理念。

任何思想意识都脱离不了作者自身的阶级局限性的。我只说这么一句。一家独大总是有失偏颇的,诚然总有人反驳宋的理学等等有一部分是对的,有那些是有道理的。宋朝所有的这些学派对于孔子总显得有那么一丝低劣就在于那种骨子里的好为人师喜欢说教和一家独大倾向。孔子的思想不是都对的,但他有两个地方比这些学派都高明,那就是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20230520

杨广可以定性为暴君,他灭亡的原因和有些人吹捧他的一些功绩本来就是可以分开的。他灭亡的原因就是他是一个暴君,而不是开凿大运河、迁都等等。他的灭亡他的残暴从历史时间发展顺序来看就是他的三侵高丽,给中国人民和高丽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他的这个暴行才是导致后世将其定性为暴君的原因,也是他走向灭亡的原因,这个和一些人吹捧的他的那些功绩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功过三七分,杨广过大于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的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

20230521

中国这个国家太大了,不像日本这样的小国好掉头。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一次变动都不能太大,说得再具体点就是任何学习西方的改良路线都将失败,中国必须按照自己的历史规律来慢慢按照自己的原有发展轨迹走下去。今日经济的现状,翻开历史,其实问题在盐铁论里面就有激烈的争论,与民争利问题。至于政治问题吧,从西方借来的那些,都名存实亡了。

20230521

革命,革命,纵观人类历史,如果谁不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是装天真。这道理就是这世上从来没有人能革自己的命。明君,仁君,指望皇上偶尔大发善心,不如把皇帝监管起来让他不得不发善心。

20230607

事可知则问心再行动 做到知行合一

事不可知则信天再行动 做到天人合一

有些问题,有些领域,可能穷尽一生也不会找到答案,因为这些问题本就是不可知的,再怎么追问也是徒增烦恼罢了。

事物可知则去问,诉诸理性,逻辑,概率,上下询问而得心中方向,然后由此行动【去认知本是行动的一部分】,知行合一。

事物不可知则去信【实际情况对于渺小的个体人来说面对的事情很大部分都是不可知的】,所谓天人感应,先有人心生信,继而上达于天,然后天回应于人是也。所以此处取关键字信而不是感,强调人信为本。

可以从圣经中去学习天人合一的境界,基督: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圣经里面故事千万,都在诉说着一个事实,那就是信的力量。

中国人原是有信的力量的,其基于之前所说的是一种朴素的天人感应学说,但后来被皇帝篡夺了,其自称天子,将天人感应的权力收回,然后人们的信只得寄托在世俗的权威天子身上,再继而天地君亲师,一层层,将信的力量下放。实际上每个人内心所信,心诚所感,皆可上达于天,并不需要一个所谓的天子媒介。

我曾经在人生的道路上胡乱碰撞,后来企图建立一种更完整的人生观,站在自己死后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一生,发现以前的那些痴心妄想带动的轨迹,比现在这般将自己余生安排的稳稳妥妥的那种,更有趣一些,也似乎更有成果一些。是稳妥的平庸还是糊涂的激情?就小大知之辩而言,也许那个所谓的盖棺定论,有点类似戏剧的人生文学观亦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人生最紧要的当然是知和识,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但是否这就构成了人生的意义。我们所谈论的一切最终都将以某种方式消亡,这就是我说的自欺欺人的意思,如果一定要谈论意义,那么只能诉诸最终的永恒存在,上天或上帝。如果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本就是不可知的,因为未来太过于扑朔迷离而且我不认为有谁具有确切预测未来的能力,那么这个问题显然仍然要诉诸上天或上帝。于是从这个角度,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自我人生视角,也许曾经富有过,也许曾经学识过,很多都只是在当时做着当时该做的事或者在犯傻,但这都无所谓,最关键的是我看到了我在对上天或上帝的认识和信仰上,变得愈发坚定了,不再随波逐流,不再受到人言人语的影响左右,这就足够了。

20230813

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阅读吧!阅读和思考可以解惑。

20230814

古希腊民族性独特的根本在于认识你自己那句格言,在于人生观的自我解答,对于诸多权威的不信任式批判。

20230815

芒格批评中国两大致命伤:

  1. 思维倾向于相信运气或者某种神秘作用而不是相信几率。
  2. 官僚主义对学术教育的损害

20230816

明朝拼命的从全世界吸收白银,几亿人拼命打工赚白银,就好像一个白银黑洞,但奇怪的是白银仍然短缺,仍然通货紧缩,市面上真正流通的白银仍然变得越来越少,大部分变成了达官显贵地下室的收藏品,一船船的瓷器丝绸茶叶开往世界各国,明朝的人民如此辛劳,但他们的生活仍然过得拮据和窘迫,到处充满着制度的约束和束缚,官员们也大多躺平,一如他们的皇帝一样。不能自由进行海上商业活动,大部分行业基本上是被官家把持着,与民争利。明朝两大患,倭寇实际上就是中国人想要自由贸易跑到日本去的,北方游牧民族骚扰之患也是限制他们的贸易让他们没有活路导致。明实亡于自身而不是外敌。

20230905

爱你的神,就是爱你身上的神性。

人对于自由的渴望是一种神性。

人子不应在苦苦追问意义的道路上一条路走到黑,跳出意义的欲望,身边全是自由之境。

如果某件事不得不去做,那么我更倾向于出于自由而拒绝做这件事。意义本质上仍然属于人的某种欲望,并没有什么高贵的成分在里面,而且一旦沾上点不得不的味道,就有那么一点低劣了。其他欲望也是如此,这里额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希望中国人要舍弃掉那种由历史而来的对于人的欲望的莫名负罪感。人的欲望是很正常的事情。

人活着总是有一部分精力需要释放。倾向于无为的人总是在问自己这是否值得去做,一般来说这是有益的,这保存了自身的精力,但如果不能有效地引导那部分精力,最终那些无为的人也会被这股精力驱使着,好比饥肠辘辘的人冲进了大超市,你是很难指望他能够理性消费的。而那些倾向于有为的人,总是一副焦虑急切的样子,不断地问自己接下来该干什么,接下来该忙点啥,把自身精力耗散在很多无谓的事情上,甚至还如同上瘾一般获得了某种忙碌的满足感,那也是极其有害的。在这两种极端之间把握某种平衡是一种生活技巧,我很难想象一个内耗没有和自己和解的人能够最终达到这种平衡,知道自己的有多少精力,并知道自己愿意将这部分精力放在何种事情上,把握平衡,恬然自得,这样的人,我还会去问他获得了外界的某个奖项和成功了吗?这样的人,他的内心已经成功了啊。

随着人年龄的增大,人身上的那些过剩的精力中头脑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与之伴随着的是身体其他部分机能逐渐衰减,而头脑的机能一般只是略有减弱;并且过度劳作身体会损害身体,有时甚至会带来不可逆的身体损伤,而人在过度使用头脑这方面耐受力就强得多了。以上种种是因为人本质上是一种在自然选择中依靠头脑胜出的种族。因此人在培养自身爱好,消耗自身精力方面应该向着某种头脑活动出发【当然人的活动自然伴随着身体其他部分的活动,这里所说的头脑活动是指主要和重心在头脑活动上。】,读者你是否同意我的观点呢。

20231107

版权保护的是作者的知识产权和盈利权等,而不是知识传播权。你们也不想想为什么有图书馆这种免费读书的地方,每个国家都要花大力气在各个地方建图书馆,现在读者在家就能看书不是更好。当然了,这中间是有个界限的,一个是不能盈利,一个是图书的时效性和类别。据我所知有的图书是根本不会被图书馆收录的垃圾书,这类书你传播反而可能有吃官司的可能,还有图书馆收录的书籍一般都是出版一段时间之后被大家反馈这本书还是有点价值的才会收录,刚出版的书籍有吃官司的可能。在这个事情上国家为什么不较真呢,死抠字眼呢,就是上面说的这个原因,甚至国家每年还要花大量钱去维护各个图书馆呢。然后按照上面两点分析,你也会发现这个基本上不怎么干扰到作者该赚多少钱的,一本书是垃圾书,不会赚钱就是不会赚钱,一本书是市面上反映的好书,名都有了,在这之前该赚的钱也早就赚到了。买书本质上是支持图书产业和对作者的打赏行为,不是买的知识,任何知识理论上都是人类共有的,你想学习就能学习。甚至某种角度来说现有纸质书产业太过发达还不太环保。

20231110

你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去弄明白正在发生的事情背后的原因。如果你能够长期保持这种心态,你关注现实的能力将会逐渐得到提高。如果你没有这种心态,那么即使你有很高的智商,也注定会失败。 你若想在任何领域拥有竞争力,就必须熟练地掌握该领域的方方面面,不管你是否喜欢这么做,这是人类大脑的深层结构决定的。 ——查理·芒格

20231119

我一和自己说话,我就不无聊。

我一觉得自己很大,我就和宇宙一样大。

我一觉得自己很长,我就和天地一样长。

我一觉得悲伤,就真的很悲伤。

我一觉得有趣,这事就变得有趣。

我一觉得开心,我就真的很开心。